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经济社会的命脉。在传统化石能源资源紧缺、能源安全隐患、环境污染、全球气候变化等挑战下,对安全清洁和可持续开发的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利用势在必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新能源、加强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成为解决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日益凸显的能源需求增长与能源紧缺、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的必然选择。
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加快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火狐电竞、水能、地热能,安全高效发展核电,是未来五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总体方向。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既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增加能源供应,又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行业动态。
对完成深入推进能源革命,着力推动能源生产利用方式变革,优化能源供给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维护国家能源安全的规划目标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十四五”期间,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不断提高可再生能源发展市场竞争力。
根据碳达峰、碳中和目标,2030年中国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占比要提升至25%,风电、光伏发电累计装机要达到12亿千瓦以上。2021年,我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1.34亿千瓦,占全国新增发电装机的76.1%,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突破10亿千瓦。2021年,火狐电竞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2.48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29.8%。
2022年上半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增装机5475万千瓦,占全国新增发电装机的80%。截至2022年6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11.18亿千瓦火狐电竞。2022年上半年,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1.25万亿千瓦时。
2021年6月1日,国家发改委等九部门正式发布《“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规划指出,“十四五”及今后一段时期是世界能源转型的关键期,全球能源将加速向低碳、火狐电竞零碳方向演进,可再生能源将逐步成长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能源;我国将坚决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大力推进能源革命向纵深发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正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
2022年3月24日,国家发改委、能源局以及财政部三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自査工作的通知》,火狐电竞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核查工作,通过企业自查、现场检查、重点督查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摸清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底数,严厉打击可再生能源发电骗补等行为。2022年4月,国家能源局、科学技术部发布《“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的通知火狐电竞。聚焦大规模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研发更高效、更经济、更可靠的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以及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先进发电及综合利用技术,支撑可再生能源产业高质量开发利用。
2022年11月16日,国家发改委等三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增可再生能源消费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有关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到,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的可再生能源,现阶段主要包括风电、太阳能发电、水电、生物质发电、地热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以各地区2020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量为基数,“十四五”期间每年较上一年新增的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量,在全国和地方能源消费总量考核时予以扣除。
第一章可再生能源的相关概述1.1可再生能源的基本内涵1.1.1可再生能源的定义1.1.2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历程1.1.3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意义1.2可再生能源的相关种类简介1.2.1太阳能1.2.2风能1.2.3生物质能1.2.4地热能1.2.5水能1.2.6潮汐能第二章2020-2022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行业发展状况剖析2.1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综合分析2.1.1全球能源消费现状2.1.2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2.1.3可再生能源细分市场2.1.4可再生能源区域装机2.1.5可再生能源就业人数2.1.6可再生能源消费结构2.2全球部分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分析2.2.1各国综述2.2.2美国2.2.3日本2.2.4印度2.2.5巴西2.2.6南非2.2.7智利2.2.8德国2.3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前景展望2.3.1全球能源消费预测2.3.2市场发展前景分析2.3.3全球能源成本趋势2.3.4行业设备大型化趋势2.4可再生能源国际经验对中国的借鉴意义2.4.1可再生能源政策经验2.4.2补贴政策经验借鉴2.4.3储能发展经验借鉴2.4.4可再生能源发展启示第三章2020-2022年中国能源行业发展总体形势3.1中国能源行业运行状况分析3.1.1能源生产情况3.1.2能源消费总量3.1.3能源投资状况3.1.4能源价格改革3.1.5能源扶贫情况3.1.6能源效率情况3.1.7能源消费弹性3.2中国能源行业发展重点分析3.2.1高碳能源3.2.2低碳能源3.2.3可再生能源3.2.4分布式能源3.3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能源转型发展分析3.3.1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意义3.3.2能源低碳转型发展总体目标3.3.3能源转型发展的路线能源低碳转型发展关键问题3.3.5能源低碳转型发展措施建议3.4中国能源数字化与智能化发展分析3.4.1中国能源数字化与智能化发展背景3.4.2中国能源数字化与智能化发展特征3.4.3国内外能源数字化发展实践及经验3.4.4中国能源数字化与智能化发展思路3.4.5中国能源数字化与智能化发展建议3.4.6中国能源数字化与智能化发展趋势3.5中国能源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3.5.1能源供需矛盾突出3.5.2节能发展存在难题3.5.3能源技术创新问题3.5.4能源发展环境问题3.5.5能源体系结构缺陷3.6中国能源产业发展的建议3.6.1加快促进能源转型发展3.6.2保证转型中的能源安全3.6.3推动现代能源体系建设3.6.4促进能源区域协调发展3.6.5深化能源体制机制改革3.6.6有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3.6.7加强能源市场国际合作第四章2020-2022年中国可再生能源行业发展背景4.1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环境分析4.1.1宏观经济发展概况4.1.2工业经济运行状况4.1.3全国固定资产投资4.1.4环保目标完成情况4.1.5新型城镇化的成效4.2中国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分析4.2.1可再生能源主要技术介绍4.2.2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历程4.2.3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水平4.2.4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特点4.2.5主要可再生能源技术进展4.3节能减排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影响4.3.1企业节能降耗必要性4.3.2企业节能减排认知状况4.3.3企业节能降耗具体措施4.3.4节能减排工作方案发布第五章2020-2022年中国可再生能源行业发展分析5.1可再生能源行业发展综述5.1.1可再生能源发展动力5.1.2可再生能源发展亮点5.1.3可再生能源发展成就5.1.4可再生能源多主体利益关系5.2中国可再生能源行业发展规模5.2.1资源分布5.2.2装机规模5.2.3发电量5.2.4消费状况5.2.5能源利用率5.2.6能源消纳5.3中国主要地区可再生能源发展分析5.3.1辽宁省5.3.2青海省5.3.3新疆自治区5.3.4安徽省5.3.5浙江省5.3.6四川省5.3.7江苏省5.3.8山西省5.3.9山东省5.4中国可再生能源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5.4.1核心技术问题5.4.2体制制约因素5.4.3成本制约因素5.4.4海外投资挑战5.4.5发展面临挑战5.5中国可再生能源行业发展建议5.5.1加强人才培养5.5.2行业政策建议5.5.3引进资金策略5.5.4行业发展路径5.5.5海外投资建议第六章2020-2022年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分析6.1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概况6.1.1光伏行业发展历程6.1.2光伏并网发电优劣势6.1.3光伏项目投资经济性6.2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相关政策分析6.2.1产业政策汇总6.2.2重点政策解析6.2.3产业补贴政策6.2.4相关标准动态6.2.5政策基本特征6.2.6政策影响分析6.2.7政策发展方向6.3中国光伏行业运行状况6.3.1光伏发电装机规模6.3.2光伏发电供给规模6.3.3光伏发电消纳形势6.3.4光伏发电上网电价6.3.5光伏应用市场结构6.3.6光伏设备运营状况6.3.7光伏项目建设动态6.4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链发展分析6.4.1光伏产业链构成6.4.2产业链生产情况6.4.3产业链进出口分析6.4.4产业链价格走势6.4.5产业链成本路径6.4.6产业链投资机会6.5中国分布式光伏发电运行分析6.5.1行业发展意义6.5.2政策推动因素6.5.3装机规模分析6.5.4并网用户数量6.5.5整县试点分布6.5.6项目发展动态6.5.7发展前景展望6.6中国光伏发电与储能结合发展分析6.6.1光储融合发展形势6.6.2光储市场规模分析6.6.3光储市场应用分布6.6.4光储电站发展模式6.6.5企业光储投资动态6.6.6光伏储能发展前景6.7中国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分析6.7.1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优势分析6.7.2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施工技术6.7.3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基本原理6.7.4光伏并网发电对电网的影响6.8中国光伏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6.8.1产业基础研究能力滞后6.8.2标准与检测认证的不足6.8.3光伏发电利用水平偏低6.8.4补贴降低所带来的挑战6.8.5供应链产业链管理问题6.8.6光伏产业发展对策建议第七章2020-2022年中国风电行业发展分析7.1全球风电行业发展分析7.1.1市场发展历程7.1.2风电装机规模7.1.3区域发展分析7.1.4细分市场发展7.1.5市场竞争格局7.1.6风电融资情况7.1.7市场前景预测7.2中国风电行业发展综述7.2.1风能资源概况7.2.2产业链条发展7.2.3行业装机情况7.2.4风力发电规模7.2.5区域发展情况7.2.6风电上网电价7.3中国风电行业细分市场分析7.3.1陆上风电发展历程7.3.2陆上风电装机规模7.3.3海上风电装机规模7.3.4海上风电项目建设7.3.5海上风电上网电价7.3.6海上风电技术趋势7.4中国风电消纳发展分析7.4.1风电消纳举措分析7.4.2风电消纳状况分析7.4.3风电消纳发展目标7.4.4风电消纳意义分析7.5中国风电运维行业发展分析7.5.1行业运行模式7.5.2市场发展规模7.5.3风电运维价格7.5.4市场竞争格局7.5.5运维市场动态7.5.6未来发展空间7.6中国风电并网及对电网的影响分析7.6.1风电并网基本概述7.6.2风电并网主要方式7.6.3风电并网技术分析7.6.4风电并网影响分析7.6.5风电并网存在的问题7.6.6风电并网应对对策7.7中国风电市场未来发展的因素分析及对策7.7.1风电市场发展有利因素7.7.2风电市场发展制约因素7.7.3风电产业发展政策建议7.7.4“十四五”产业发展策略7.7.5“十四五”风电发展规划7.8中国风电产业相关政策分析7.8.1风电相关政策汇总7.8.2电力消纳保障政策7.8.3能源安全保障政策7.8.4风电上网电价政策7.8.5风电项目规范政策7.8.6风电金融支持政策第八章2020-2022年中国其他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分析8.1中国水能开发利用现状8.1.1全球发展情况8.1.2水资源总量情况8.1.3行业装机情况8.1.4水力发电规模8.1.5水电利用状况8.1.6区域发展格局8.1.7水电发展机遇8.1.8水电发展趋势8.2中国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现状8.2.1产业发展政策8.2.2产业基本概况8.2.3行业发展现状8.2.4市场装机规模8.2.5区域发展分析8.2.6产业投资规模8.2.7行业发展问题8.2.8产业发展建议8.3中国地热能开发利用现状8.3.1全球发展分析8.3.2行业扶持政策8.3.3地热资源分布8.3.4行业发展现状8.3.5开发利用状况8.3.6开发利用模式8.3.7技术发展方向8.3.8行业发展思考8.3.9面临的机遇与挑战8.3.10十四五发展建议第九章2020-2022年“互联网+”可再生能源发展分析9.1能源互联网基本概况9.1.1能源互联网基本概念9.1.2能源互联网重点版块9.1.3能源互联网发展意义9.1.4能源互联网战略地位9.1.5全球能源互联网组织发展9.2中国能源互联网发展综况9.2.1政策环境分析9.2.2发展现状分析9.2.3平台建设进展9.2.4示范项目分析9.2.5国家电网规划9.2.6企业投资布局9.2.7行业投资分析9.3能源互联网对可再生能源平价上网的推动作用9.3.1创造基础条件9.3.2推动产业升级9.3.3解决消纳问题9.3.4完善市场化建设9.3.5输配储运一体化9.4能源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及市场机制9.4.1发展模式分析9.4.2创新应用模式9.4.3潜在商业模式9.4.4商业模式实现9.4.5模式支撑机制9.4.6模式发展对策9.5地区能源互联网发展动态9.5.1长三角9.5.2浙江省9.5.3厦门市9.6稳步推进能源互联网的建议9.6.1推动能源技术革命9.6.2推动能源体制改革9.6.3推进能源试点示范9.6.4推进能源领域开放9.7园区能源互联网云平台典型项目分析9.7.1项目背景分析9.7.2项目基本情况9.7.3项目技术路线项目实施效益第十章“一带一路”倡议下可再生能源行业发展机遇分析10.1“一带一路”发展运行状况分析10.1.1基本内涵解读10.1.2综合政策分析10.1.3合作成果分析10.1.4投资合作情况10.1.5金融合作分析10.1.6多国能源合作10.2“一带一路”倡议下国际可再生能源投资分析10.2.1投资政策利好10.2.2投资规模状况10.2.3投资效益分析10.2.4投资约束分析10.2.5投资合作路径10.2.6投资前景预测10.3“一带一路”下可再生能源发展重点——电能10.3.1沿线电力投资合作10.3.5电力互联互通10.3.6电力合作风险10.3.7风险防范措施10.4“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可再生能源合作10.4.1中泰合作10.4.2中巴合作10.4.3中越合作10.4.4中波合作10.4.5中老合作10.4.6中印尼合作10.5“一带一路”背景下能源企业面临的机遇及挑战10.5.1企业面临的机遇10.5.2企业面临的挑战10.5.3企业投资布局建议第十一章中国可再生能源相关政策分析11.1可再生能源产业政策进展11.1.1产业政策首次提出11.1.2产业政策发展历程11.1.3产业利好政策动态11.1.4企业发展利好政策11.2可再生能源消纳政策11.2.1消纳相关政策汇总11.2.2消纳责任权重及目标11.2.3区域消纳政策措施11.2.4消纳政策发展建议11.3可再生能源配额制政策11.3.1配额制概念及特征11.3.2配额制演变历程11.3.3配额制实施机制11.3.4配额制完善时机11.4可再生能源“绿证”政策11.4.1绿证概念及产生11.4.2绿证相关政策11.4.3绿证关键要素11.4.4绿证机制现状11.4.5“配额+绿证”制度11.4.6绿证发展建议11.5可再生能源“十四五”相关布局对策11.5.1可再生能源发展要求11.5.2可再生能源主要特点11.5.3绿色碳达峰实现路径11.5.4可再生能源企业补贴11.5.5可再生能源发展思路11.5.6现代能源体系规划11.6不同地区可再生能源“十四五”发展规划11.6.1北京市11.6.2天津市11.6.3海南省11.6.4江西省11.6.5江苏省11.6.6浙江省11.6.7广东省11.6.8甘肃省11.6.9内蒙古11.6.10山东省11.6.11四川省11.6.12贵州省第十二章2023-2027年中国可再生能源投资潜力分析12.1可再生能源投资环境12.1.1全球投资力度12.1.2投资态势良好12.1.3投资地位领先12.1.4海外投资特点12.1.5成本不断下降12.1.6技术研发加快12.2可再生能源投资规模及特点12.2.1投资规模状况12.2.2投资重点领域12.2.3财政投资预算12.2.4投资规模预测12.3可再生能源投资方向12.3.1分布式光伏12.3.2智能电网12.3.3风电运维12.3.4生物质燃料12.4可再生能源投融资建议12.4.1拓宽融资渠道12.4.2创新金融业务12.4.3加强国际合作12.4.4完善投融资体系12.5发挥绿色金融的投资作用12.5.1金融支持的背景12.5.2金融支持的需求12.5.3寻求金融支持路径12.5.4探索多元化支持模式第十三章中国可再生能源项目投资建设案例深度解析13.1旗滨集团屋面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13.1.1项目投资背景13.1.2项目投资目的13.1.3项目基本情况13.1.4项目主体介绍13.1.5项目投资风险13.2金晶科技建设太阳能光伏轻质面板项目案例分析13.2.1项目基本概述13.2.2项目建设必要性13.2.3项目市场分析13.2.4项目发展风险13.2.5项目经济效益13.3云南能投通泉风电场项目案例分析13.3.1项目基本概述13.3.2项目前期准备13.3.3项目资金来源13.3.4项目公司影响13.3.5项目投资风险13.3.6经济效益分析第十四章2023-2027年中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前景及预测14.1可再生能源行业发展前景展望14.1.1可再生能源资源环境14.1.2可再生能源发展前景14.1.3可再生能源发展机遇14.1.4可再生能源减碳潜力14.2可再生能源主要细分行业发展趋势14.2.1光伏行业14.2.2风电行业14.2.3水电行业14.2.4生物质能14.3能源未来结构预测14.3.1能源结构预测14.3.2能源供给预测14.3.3能源消费预测14.3.4能源发展预测14.3.5可再生能源占比预测14.4思瀚对2023-2027年中国可再生能源行业预测分析14.4.12023-2027年中国可再生能源行业影响因素分析14.4.22023-2027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容量预测14.4.32023-2027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预测图表目录图表12012-2020年各大洲可再生能源总装机量图表22020年亚洲各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
图表42020年美洲、大洋洲各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图表52019-2021年日本光伏与风电项目投资额图表6全球各国储能相关政策制定路线可再生能源常见的激励机制优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