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这是党中央作出的科学判断和重大战略部署。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把高质量发展落到实处的全局性战略性制度安排。2020年11月28日,由江苏省社科联和南京邮电大学主办、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院承办的“首届高质量发展与评价研讨会”在南京召开。各位参会领导、专家学者聚焦高质量发展与评价这条主线,突出绩效评价理论探讨、指标体系构建、综合研判评价、结果实践应用等主要内容,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建设性和前瞻性的对策建议。
首届高质量发展与评价研讨会在南京邮电大学的举办和江苏省重点培育智库暨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院的揭牌,标志着南京邮电大学智库建设进入了新阶段,这对于丰富和发展我校人文社会科学体系建设、多出一流社科精品、培育优秀社科人才、促进人文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为一所由我党、我军创办,具有优良红色基因的高校,学校始终站立时代潮头,秉承“信达天下、自强不息”的南邮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为民族独立解放、社会主义建设和国家邮电通信事业蓬勃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办学78年来,先后培养了24万余名国内外信息产业的领军人物、技术精英和管理骨干,涌现出一批杰出校友,享有“华夏IT英才的摇篮”之美誉。
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和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以来,坚持以**************思想为指导,注重提升科研实力,着力凸显学科特色,构建“信息材料、信息器件、信息系统、信息网络、信息应用”五位一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在新一代移动通信、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网络空间安全、人口学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已有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工程学、化学4个学科进入ESI学科排名全球前千分之四。
近年来,学校全面开启研究型大学建设的新征程,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大力实施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协调发展战略,开展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研究和决策咨询。先后成立了人口研究院、大运河研究中心、信息产业融合创新与应急管理研究中心等科研基地,形成了一系列高质量的决策咨询建议。2019年8月“江苏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估研究基地”在我校挂牌成立,表明高质量发展评估研究迈上新台阶。2019年11月学校成立了“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院”,2020年4月获批成为江苏省重点培育智库,实现了学校省部级智库的重要突破。我校组织精干力量,聚力研究一批重要科研课题,推出一批科研成果,先后承担国家级课题3项,省社科重点课题10多项,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出版研究专著4部,相关成果先后获得部省级以上领导批示20余人次。
学校将以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院挂牌成立为契机,围绕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和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等目标任务,构建“小核心+多层次+大外围”的科研咨政智库研究梯队和高素质专业化科研团队,努力建设中国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理论研究基地、中国高质量发展大数据综合研判基地、江苏高质量发展决策咨询基地、江苏高端复合型智库人才培育基地,加快打造党政亟需、特色鲜明、制度创新、引领发展的专业化高端智库,为贯彻落实习视察江苏提出的“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贡献南邮智慧。
“十四五”时期,我国踏上现代化建设新征程,进入新发展阶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闭幕不久,习视察江苏,殷切希望江苏“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为江苏的发展确立了总纲领、总目标、总定位。
作为从事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的智库,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主动呼应我国发展阶段与发展格局之变,紧紧围绕江苏新的使命担当,在调整坐标中跟上时代步伐,在调高标杆中发挥智库功能。
一要站在前列。过去几十年,火狐电竞我们一直以小康为底色、以小康为背景、以小康为目标,而今要跨越到以现代化为底色、以现代化为背景、以现代化为目标。与此相适应,我们要从过去几十年的小康心态、小康思维、小康话语,跨越到现代化的心态、现代化的思维、现代化的话语。对江苏而言,要“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就要先人一步,快人一拍、高人一筹。这对江苏各方面工作包括智库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智库研究只有站在前沿,及时捕捉发展趋势和实践脉动,才能产出具有前瞻性的成果,发挥好思想引领和智力支撑作用。
二要拓宽视野。现代化是一种世界现象和国际潮流。我们所推进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本质上是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但也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我们要有全球视野,在联系与比较中,更好地挖掘并彰显我国现代化的内涵、特色和优势。对江苏而言,“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意味着要以全国的发展为坐标,在创造性开展工作的同时,还要善于借鉴其他地区的有益做法和经验。我们要放眼全国,跟踪了解各地的最新发展动态和举措,及时为决策部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三要追求“管用”。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指出:“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管用”,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任何一个方面的工作都要讲效率、讲效益、讲效果。对智库而言,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要达到“管用”的目的和效果,就要与实际工作部门对接,就要了解生动鲜活的实践,形成政智互动、智库与企业和社会有关方面的互动。要达到“管用”的目的和效果,还要拓展对智库功能及其成果形式的认识。对策性研究报告是智库成果的基本形式,但不是唯一和全部。在加强对策性研究的同时,还要拓展领域,出思想性的成果、出引领和服务社会的成果、出经验性成果、出典型和案例、出大数据。这样,智库研究就可以在不同层面、不同方面体现出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要打造品牌。品牌力是智库的核心竞争力。出成果,最重要的是出品牌,出品牌影响力。强化品牌意识,不仅要有数量和质量兼备的研究成果,还要有知晓度高、影响面广的平台,包括研究资源配置平台、交流研讨平台、成果转化平台、宣传推介平台,等等。打造品牌,切忌急功近利,不能囿于现有的评价指标,不能满足于在智库界的座次排位,而应当确立既高且远的目标,秉持十年磨一剑的恒心和韧劲。殊为重要的是,要追求在决策部门的政策影响力,追求在地区乃至全国的社会影响力,追求在企业发展中的定向施策力。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主要是两个转向,一个是由高速度转向高质量,另一个是由增长转向发展,具体而言是由旧的“三高一低”即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转向新的“三高一优”即经济体系质量高、经济体系效率高、经济体系稳定性高、经济发展动力优。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实现发展规模、速度、质量、结构、效益、安全相统一。
质量变革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保障,可以从投入和产出角度理解。要素投入包括劳动、资本、技术,以及数据和信息等新的要素,投入端必须质量高;投入还包括中间品和零部件,也要质量好。
效率变革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目标,可以从宏观和微观角度理解。宏观效率变革表现为三方面,一是劳动生产率,即人力资源配置利用效率;二是资本产出率,即资本的产出效率;三是全要素生产率,即技术创新、管理和体制改革等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微观效率变革表现为企业层面和产业层面,即企业效率和效益、产业增加值率等。
动力变革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保障,可以从长中短期来考量。从长期看,表现为经济增长潜力,并取决于全社会可利用的各类要素,包括人力资源、资本、土地、数据,以及可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科学技术;从中期看,取决于各产业的增长态势;从短期看,取决于全社会、国内外对产品和服务的需要,包括消费、投资与出口,其中出口是国外对本国产品和服务的需求。
我国发展质量正在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生产要素质量加快提高。从要素端看,我国全社会平均受教育年限不断提升,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小;研发投入目前仅次于美国、位列全球第二,发明专利量突破百万件;高铁整体运营里程占全球三分之二、建成全球最大的5G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推动资本质量加快提升;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不断下降,非化石能源、天然气等消费比重大幅度提升,能源结构已经发生突破性变革。从产出端看,全社会产品和服务质量明显提升,越来越多的企业注重绿色设计、绿色生产,加上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数字化、智能化赋能,服务质量进一步明显提升。
我国发展效率正在改善。随着户籍、金融、土地、行政等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火狐电竞,高铁、5G网络等基础设施提质,人力资源素质提高,以及新技术新模式广泛应用,劳动、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配置和利用效率明显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增强。
我国发展动力正在转换。一是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新型消费热点和消费模式不断涌现;投资结构开始优化,更多资金投向第三产业、中高端领域、高技术产业。二是产业结构已经出现二三产业双轮驱动的局面,服务业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工业内部也发生了非常重要的变化,由原来的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多年保持高于工业增速增长;电子商务、非接触型经济等“互联网+”服务业蓬勃发展,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幸福产业”快速崛起。
拓展经济高质量发展对策措施。一是培育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要素体系。推动基础教育创新发展和均衡发展,高等教育普惠化、普遍化和普及化发展;加速培育和引进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的创新团队。积累高水平、高质量的技术装备和基础设施。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打造一批百年品牌。
对标国际完善标准,通过标准提升来推动质量提升。加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和质量管理,实行从田间到餐桌的全流程质量安全监管。规范服务业发展标准,践行和完善标准。
二是宏微观并重推动效率变革。深化户籍体制改革,创新人力资本、人力资源引进和使用机制,提高劳动生产率。优化投资结构,鼓励民间投资,引导更多资金投向强基础、增后劲和惠民生的领域。完善数据要素基础性制度体系和建立健全数据要素市场配置体系,发展数据信息市场。创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降度易成本。引导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提升管理水平,提高经营效率。引导居民消费结构有序提档升级。建设多层次的消费中心,包括国际性、区域性消费中心和各类消费聚集区等。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投资,加强提升县城功能品质的投资,补齐民生领域投资短板,超前部署新基建、新基础设施。
三是提高实体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围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以数字化提升传统制造业,培育人工智能5G、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适应制造业转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适应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趋势。同时,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包括财政风险、金融风险,防范数字货币、区块链技术包括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在金融领域引发的风险,防范房地产风险、战略资源安全风险、生物安全风险等。
四是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新动能。一方面,进一步深化市场化改革,推进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营造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市场环境、推动要素市场化改革。另一方面,高水平对外开放,沿着更加规则、更加协调、更加安全的方向开放,使出口和进口均衡发展、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同步推进、贸易与产业协调发展。进一步推动制度型开放体系建设,形成若干具有引领作用的对外开放高地。以共建“一带一路”为重点,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全球产业链提升工程,支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建设。
绩效评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江苏准确把握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内涵,立足省情实际,从2018年起率先在全国构建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开展评价考核工作。三年来,全省各地充分发挥绩效评价指标“指挥棒”作用,引领各级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抓重点破难题、补短板锻长板,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提质增效,绩效评价的正向激励作用、发展引领作用、综合促进作用不断显现。
构建江苏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一是坚持对标国家、体现省情。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既充分体现新发展理念和中央要求,也反映江苏省情实际和实现“强富美高”新目标的生动实践,确保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高质量发展决策部署得到全面贯彻落实并取得实效。
二是坚持系统思维、全面考量。高质量发展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个层面和领域,指标体系强化全面性、系统性、协调性要求,体现前瞻性思考、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思路,确保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协调有序、相得益彰。
三是坚持科学合理、简明实用。选取的指标应具有较强的公认性、可用性和针对性,具备较为成熟的统计制度保障,使数据获取具有较好的延续性、可操作性。坚持科学性、可比性和简洁性原则,评价结果便于与全国和兄弟省份相比较。
四是坚持综合评价、分类指导。指标选择兼顾普遍性和个性化要求,对设区市、县(市、区)和城区高质量发展采用有差异的指标体系,对设区市采用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分别计算水平指数和发展指数,客观评价各地高质量发展情况。
一是导向性突出。遴选能够更好反映高质量发展新任务、新要求、新动力的指标,引导各地提升发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选择让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发展看得见、摸得着的指标,反映生活环境、就业收入、健康养老等民生类指标占总指标数的一半以上。设置体现补短板强弱项要求的指标,如安全生产水平、乡村振兴实绩水平等。
二是精准性突出。有针对性地设置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及加减分项,充分发挥核心指标的引领作用。比如,针对人民群众期待解决普通高中升学难问题,纳入“普通高中资源供给比例”指标;为稳投资,设置投资规模与结构;为稳金融,设置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水平指标;为稳就业,设置城镇新增就业人数指标等。
三是实用性突出。创造性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既“能落全落”吸收国家指标,又设置江苏特色指标,全面优化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指标数量更适度,指标来源更清晰,计算方法更科学,做到对上有衔接、基层可操作。比如,提高发展指数权重,将水平指数和发展指数权重调整为40%和60%,既重“优”又突出“勤”,对基础较弱发展较快的地区更公平更客观。
2020年度江苏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的实践效应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经济社会发展“体检把脉”效应。江苏以绩效评价引导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破解了一批长期积累的难题和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实现了高基数上的稳健发展。二是高质量发展“添能蓄势”效应。各地以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指标指挥棒引导实践,明确发展定位和奋斗目标,形成了比学赶超、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如南京市,连续三年开展“对标找差、创新实干、推动高质量发展”活动,2019年经济增速居东部地区GDP超万亿元城市首位。宿迁市狠抓项目引建、提档升级、改革创新,深化“放管服”改革,同时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聚焦聚力农房改善、办实办好民生实事,在全省综合考核中跻身第一方阵。三是为干部干事创业搭建“广阔舞台”效应。注重考核结果应用,既讲激励,也讲鞭策,促进全省上下贯彻新思想新理念的自觉性进一步增强,干部担当作为、狠抓落实的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提升。如无锡市引导干部对照检视,结合考核结果形成“可提拔或进一步使用”“优秀中青年干部”“需提醒谈话或组织调整”等三类干部名单,2019年新提拔或进一步使用的市管领导干部中,在前两类干部名单的占71%。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后,习即赴沪苏两地考察,寄语江苏“着力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值此重要时刻,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院在南京邮电大学揭牌,研究院将坚定不移的贯彻新发展理念,自觉承担起描绘“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画卷的使命与担当。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全新内涵。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新时期,“强富美高”成为江苏发展最鲜明的标识,高质量发展成为最激越的旋律。成立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院,通过对高质量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通过对制约发展的热点、难点和痛点问题的调查,摸实情况,找准问题症结,提出应对之策;通过对评价指标、评价分类、评价方式、绩效评估和评价结果运用等研究,探索高质量发展的共性规律和个性特征,更好发挥综合评价对于江苏高质量发展的“指挥棒”“风向标”作用,更好担负起为全国发展探路使命。
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是完善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的直接需要。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最宝贵的资源,是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高质量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时代要求。2018年,为配合全省发展大局,江苏率先启动并着力深化拓展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综合考核是江苏贯彻新思想新理念、把高质量发展落到实处的全局性安排。但考核评价是世界性难题,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办法之一就是设立专门研究机构,集中优势力量持续加强协同研究,不断提供专业化的咨询成果,加快推进规则标准等制度型创新、开放、发展。
成立研究院是推动智库与实际工作部门合作的现实需要。2019年火狐电竞,南京邮电大学联合多家单位申报的“江苏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估研究基地”入选省社科联决策咨询研究基地。2020年4月,“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院”获批成立江苏省重点培育智库。研究院是目前国内唯一专门从事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的智库。研究院致力打造系列研究平台和载体、建设有基础性研究价值的高质量发展数据库、培养一支专业的智库精英团队、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智库成果和决策建议媒体报道,着力建设成为高质量发展决策咨询基地、江苏高端复合型智库人才培育基地、中国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理论研究基地、中国高质量发展大数据综合研判基地。
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确定重点,抓好落实。高质量发展评价服务新发展格局应该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抓住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问题进行评价,抓住评价的核心环节开展研究。
一是顺应我国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的创新需求,积极探索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的理论框架。考核评价在国内外已有较为成熟的理论,但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在我国刚刚起步。江苏在全国率先探索,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取得新成效。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院坚持以**************思想为指导,丰富和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与制度特征、作用机理与理论脉络,夯实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的理论基础,着力提高对理念、理论、原理、机理的认识水平。
二是针对江苏高质量发展的焦点、难点及痛点问题,创新构建高质量发展的现代治理体系。目前,江苏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产业发展不平衡、资源分配不均衡,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体制机制性障碍尚未破除,需要对存在问题与难点分析、典型实证与实践探索、对策建议与保障措施进行系统研究,通过评价实现整体推进,在重点突破的同时,加强综合治理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有效构建高质量发展的现代评价体系。
三是针对高质量发展研究成果少、成果转化少的现状,形成并转化一批标志性成果。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院将立足于多出好思想、多出新成果、多出优秀人才,包括各方面的课题研究成果和高质量发展攻坚克难典型案例,以及决策咨询报告等,争取将成果转化为政策文件。
研究院将聚焦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聚焦经济社会发展、聚焦民生福祉,确定首批重点研究课题。
一是秉承服务人民的理念,聚焦教育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院秉持立德树人的主线,改变以前评价注重产出和数量的导向,更多转向人才培养品质和师资队伍建设,通过科学的评价导向汇聚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力量,助推高校回归育人的本源。
二是秉承问题导向,聚焦区域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聚焦江苏高质量发展的“责任和使命”“优势和短板”“步骤和重点”等评价研究,更好地服务我省综合考核工作。智库多项相关成果获部省级领导批示并被相关部门采纳。研究院将先后组织出版高质量发展考评体系研究、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城镇化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高质量就业评价研究、人口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等系列丛书,参与编撰江苏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研究和江苏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选编年度报告。
三是秉承创新引领,聚焦企业高质量发展研究。对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江苏发展中的新问题、基层实践的新探索等加强研究,将实体经济作为重要研究方向,开展对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将重点关注企业发展方式转变、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新举措,以评价改革促进企业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好地服务江苏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和制造强省、质量强省建设。
推动高质量发展落地见效,关键是抓住考核评价体系建设这个“牛鼻子”,以高质量的“标尺”引领和驱动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最大的难题是如何考得实、考得准、考得社会公认。但是,由于我国高质量发展从概念提出到理论实践时间较短,目前考核评价体系尚不健全和完善,尤其是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地方误将事实判断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影响了考核评价的真实效果。解决这一突出问题要把践行新发展理念贯穿考核评价全过程,着力改变事实判断有余、价值判断不足、精准研判不准的现状,努力实现从事实判断走向价值判断、再上升为精准研判的新跨越。
一要以新发展理念定向导航,提升价值判断力。考核评价是在量或质的基础上进行的价值判断活动,包括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两部分,要在事实判断基础上进行价值判断,揭示考评主体的需要与客体的性质、功能之间的关系,突出人的需要,满足公众的需求。从考评实践看,要围绕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从考核评价的内容、方式方法入手,推动发展理念、产业体系、产品结构等各个方面进行不断变革;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既着眼于绝大多数群众的共同需要,也要看到不同人群的差异化要求;树立培育新动能创造新生活的发展导向,及时优化调整考核评价的内容指标,加速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从理论角度看,考评功能着力解决“考成什么样”的问题;考评价值着力解决“为什么而考”的问题;构建考评功能和价值体系,着力解决“树立什么样的导向和成果如何分配”的问题,这背后是价值和功能的实现。江苏综合考核实践证明,有什么样的考评功能,就有什么样的考评水平;有什么样的考评价值,就有什么样的考评导向,起关键性因素的是考评的价值和功能。
二要强化综合考评功能作用,提升评价实效度。江苏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探索了六个功能。牵引功能是“指挥棒”,重点处理好“总量”与“质量”、“水平”与“发展”、“固强”与“补弱”、“对上”与“对下”的关系;激励功能是“加压阀”,通过奖励重用与治懒治庸、鼓励先进与鞭策后进、火狐电竞定量评价与定性分析“三个结合”,引导各级比学赶超、进位争先;检测功能是“体检表”,通过“精准把脉”,找准“症结”,为地方高质量发展开出“良方”;治理功能是“施工图”,实现考核目标层层分解、考核责任层层落实;监控功能是“传感器”,促进综合考核由注重“事后总结”向“事前计划、事中监控、事后总结”的全过程管控模式转变;智能功能是“智慧云”,在网络、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支持下,实现“人机智”的有机结合,避免全靠人脑决策导致的认知偏颇,使评价更精、更细、更准。
三要完善考评功能与价值体系,提升评价精准度。在规划设计上,把新发展理念融入功能建设和价值导向的各个方面。既要科学管用,对已有的考核评价体系进行不断的创新探索;又要加强来自基层和实践成功案例的规律性分析,把这些规律认识提炼成为考核评价的思路、机制、方法、流程的规章制度。在机制完善上,使考核的功能体系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置考核指标,畅通考用转换渠道,强化奖惩激励。在智能赋能上,运用新的技术手段,实现人、机、智“三位一体”。大力推进“智慧考评”建设,加快建设综合考核信息化平台,完善基础支撑、公众参与、目标管理、智能分析、统一互联网应用等子平台,持续提升考评工作的数字化水平。在功能配套上,构建组织健全、领导有力的保障体系。加强对综合考核,特别是对社会评价工作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加强对考评的统筹协调和管理,做深做细做实综合考评工作。
综合考核既是江苏贯彻新思想新理念、把高质量发展落到实处的全局性制度安排,也是确保江苏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重要激励手段。信息化建设作为科学实施考核流程、全面验证考核成效、深度运用考核结果的重要抓手,对推动提升综合考核的规范性、科学性、有效性、决策性具有重要意义。高质量推进江苏综合考核信息化建设,要创新思维、拓宽渠道、完善措施。从规范性维度看,综合考核需要大量的数据采集和汇总,火狐电竞并将数据转化成可评价的量化分值。建立信息化的数据采集汇总平台,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从源头层面保证考核指标管理的规范性。从科学性维度看,综合考核涉及体系的建构,在一定条件下需要及时调整和重塑。建立信息化的考核数据模型和结构,可以方便考核体系与时俱进,从运行层面保证考核方式方法的科学性。从有效性维度看,综合考核最终要得到一个评价结果,实现“奖优罚劣”的考核目的。建立信息化的结果反馈与评价系统,有助于提升考核的功能效果,从结果层面保证考核等次评定的有效性。从决策性维度看,综合考核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既是结果评价,也应更多聚焦问题改进。建立信息化的考核数据多样分析模型,形成问题整改依据,从应用层面保证考核结果运用的决策性。
一要以数据为中心,连接数据源平台。要根据国家相关技术标准、统计标准和行业标准,结合大数据技术特点,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消除数据资源共享、交换、流通等过程中的障碍。实现不同功能同类数据间的共享共用,打通数据壁垒。还要通过优化数据管理方案,将大数据分析模型、分布式存储、高效存储和共享、深度学习等运用于考核全过程。
二要以应用为导向,搭建知识模型库。应根据决策需要,设计和应用数据挖掘模型,建立客观数据驱动决策和基于主观经验驱动决策相结合的协调机制。通过深度学习等技术,提升模型的精度,提高考核智能化水平。还要建立评价指标预警模型,对异常信息及时统计分析和研判。
三要以分析为关键,提升决策科学性。注重将考核数据的因果分析与关联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利用云计算技术,提升考核过程中大数据挖掘的科学性和智能化水平。加强综合分析研究、判断,达到结果评价与过程分析并重。搭建集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服务于一体的信息处理模式和结构,形成个性化的用户操作和使用接口。
四要以功能为手段,实现多数据呈现。开发即席查询功能,为被考核单位提供自主条件查询。丰富专业报表开发,建立支持多页设计、多类查询、多数据源的报表制作功能。实现便捷的多维数据分析火狐电竞。着力优化信息系统的自动监控和管理功能。
金巍南京邮电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行政管理系主任、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院副研究员
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作为江苏“六个高质量发展”中重要一环,是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基础。近年来,江苏一直在下大力气补齐生态环境这个突出短板,坚持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全方位开展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人才作为高质量发展最核心的要素,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对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环境污染通过危害公众健康影响人力资本,长期不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反过来,区域人才建设水平提高不仅为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劳动力,还能通过增强环境规制、优化产业布局、促进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江苏作为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之一,2010年以来,大部分污染物排放处于整体或波动式下降趋势,但部分污染物排放量不减反增,尤其是城镇生活污水和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给生态环境保护带来较大压力。这也导致居民因环境污染而增加医疗保健支出,降低了居民健康水平,加重了居民生活负担,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江苏人才引进、经济发展质量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因此,需要从提升人力资本角度出发,探寻环境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一是借鉴人力资本环境治理案例和国内外先进经验。美国、德国、日本均通过提高人力资本改善生态环境。如美国以提高技术创新型人力资本比例作为根本动力,德国政府以法规政策提升人力资本,日本则主要通过推动污染产业转型升级,使人才培养体系化、链条化,这些做法均收到了改善环境的好效果。国内人力资本改善生态环境的成功案例也比较多,如上海在生态环境优化的过程中以园区建设管理来实现人力资本提升。
二是合理设计人力资本视角下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从整体上把握好人力资本驱动生态环境改善的着力点,并将人力资本从单纯注重“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总体考虑环境约束和区域差异做好顶层设计与全局统筹。
三是重视政府在生态环境治理中的监管与引导作用。宏观和微观层面的政策建议,均需要注重政府监管与引导。在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鼓励环保导向的技术创新。同时,通过改革市场竞争体制、投资管理体制以及经济体制等,构建良好的营商环境。
四是立足江苏实际,科学规划人力资本在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中的导向功能和推动作用。发挥江苏产业基础雄厚、科教资源和人力资源丰富的叠加优势,科学规划引领,优化产业布局和人力资本结构,强化政策导向功能和激励作用,提高政策对绿色产业的扶持力度。
五是发挥江苏人力资本优势实现绿色生态安全现代体系建设。构建现代化新型产业链,把江苏人力资本规模优势转化为质量优势、引领优势,成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中流砥柱。
开展年度综合考核是着眼于引导各地按照高质量发展目标推进各项工作,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调研发现,当前亟需坚持系统性谋划的基本思路应予以继续深入推进。综合考核是手段,引导各地按照高质量要求推进各项工作才是最终指向。要坚持系统性思维,综合考虑考核位次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发展总量与增量的关系以及地区之间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考核主管部门要在实践中逐步调整优化出一套能客观、全面反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指标体系。一是充分考虑规模和速度的平衡。已有规模基础大不意味着发展速度一定快。因此,要合理设置发展指数和水平指数的占比,着力寻找让各方满意的最大公约数。二是充分考虑总量和占比的平衡。在一定规模总量的基础上调结构、提质量是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对此,可引入贡献率考核要素或实行分档考核计分,对基数大、贡献大的县(市区)给予适当鼓励。三是充分考虑主观作为与客观实际的平衡。考核结果既要体现激励导向,又必须考虑到一个地方在特定时段的发展状况是多因一果。因此,不能过于强调考核分数,避免挫伤部分干部的积极性。
江苏省级机关单位服务高质量发展考核是综合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各单位承担的工作任务为基本考核单元,构建绩以事考的评价体系,已形成聚焦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任务、突出创新驱动、强化全面依法高效履职、推动服务能力提升的考核指标体系。总体看,服务高质量发展考核已经成为各机关单位比学赶超、同场竞技的重要擂台,为推动全省各领域“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发挥了积极显著的作用。2019年度考核结果表明,各单位以考核指标为重要抓手,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等工作,重点工作完成率超过99%,履职能力全面提升,依法治理水平明显提高,人均机关运行经费增长率比2018年下降5%,超过30家单位获及工作部门各类批示及书面表彰。但从工作实践来看,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包括个别考核内容有待完善、部分指标计分方法有待优化、过程管理有待加强以及为基层减负有待持续。
优化省级机关服务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体系,一要落实管理办法,完善指标体系。按照综合考核指标管理办法,设置科学有效的共性、个性指标,以共性指标夯实基础守住红线,以个性指标引领创新促进发展。二要坚持重点突出,规范计分细则。在指标体系科学评估基础上,对指标权重进行调整优化,加大牵引性强的指标权重,适当降低反映突出的相关指标分值。三要强化制度建设,健全考核方法。加强日常调研监测等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强化平时考核,不断增强过程管理与结果统一之间的规范一致。四要增强减负增效,优化考核流程。将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任务分工与年度目标规划有效衔接,将省委省政府重点任务督查与考核日常监测结合开展,切实减轻基层负担,提升考核质效。
政绩考核作为识别评价干部、提高选人用人质量的重要抓手,需要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做到既精准科学,又便捷高效。
既要把准政治站位,也要体现联动评价。坚持将政治把关和政治素质考察放在第一位,聚焦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扣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五个方面,完善政治体检评价指标,深入开展领导干部任前政治体检和行为特征评价。切实加强与纪检监察、巡视巡察、应急管理、生态环保、审计信访等部门的信息联动,常态化、嵌入式开展政治素质考察,力求将政治表现由抽象化评价变成具体化描述,提高政治把关的科学性、精准度。
既要完善顶层设计,也要兼顾系统体检。改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建立以组织部门牵头、有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地区单位高质量发展考核、目标责任制考核、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考核、公务员绩效考核、党的建设考核、满意度评价有机融合、同向发力的政绩考核体系,对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政治表现、工作实绩、作风建设和廉政状况进行全面系统的考核体检,为实施精准有效激励奠定坚实基础。
既要突出高线标准,也要体现底线要求。完善高质量发展年度综合绩效评价办法和指标体系,出台党政领导干部平时考核实施办法和重点工作、重大任务、重要事项专项考核办法等制度文件,明确干事创业的“指示牌”“风向标”。围绕发展要求和本地区的基础条件、功能定位,精准设置关键性、引领性指标和加减分项目,控减“一票否决”事项,立好目标“高线”、划好安全“底线”“红线”,实事求是把握“错”的情形、“容”的尺度,支持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禁止什么,一目了然,形成鲜明的政治导向、发展导向、工作导向和考核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