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2日电(记者周婷玉、张景勇)千姿万态、风情各异的古村镇是中华大地上的优秀文化遗产特色家具。但有些古村镇表面看风格犹存,而实际上内部遗存不多。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向今年政协大会提交的提案建议,为重要的古村镇建立小型博物馆,不让它们成为“文化的空巢”。
“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在古村镇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古村镇中,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绝大部分在古村镇中。”冯骥才说,但是在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冲击下,古村镇消失很快。一方面,是以建筑为主体的整体上的瓦解,如竹楼变洋楼;另一方面则是村镇内部历史文化遗存的大量流失。
冯骥才认为,文化遗存的流失与近20年大批古董贩子走村串乡,穿街入户,上门“淘宝”有着直接关系。百姓不了解这些遗存历史文化的价值,许多与其地域有重要关系的文献与器物被廉价买走半岛捕鱼。
“这些古董贩子在金钱利益的驱动下,足迹远及内蒙古与西藏最偏僻的古村落,致使许多少数民族古老的村寨中已很难见到传衍久远的遗存。”冯骥才对此深感痛心,他指出,保护古村镇,既要保留古老的村容镇貌,更要留住它的内含。“否则这些古村镇即使保留下来,也成为记忆的真空。”
“当务之急需要做的是在这些重要的古村镇建立博物馆。”冯骥才建议,博物馆要小型且富于实效,不能劳民伤财。条件较差的贫困地区半岛捕鱼,甚至只需先有几间房,以抢救性收集为主,收集内容包括特色家具、古代农具、半岛捕鱼历史文献、文化器物,以及其他各类文化遗存,然后进行整理、分类、陈列。
同时,各地古村镇博物馆应各具特色,要突出地域特色,或重点突出某一种当地富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避免建成简单统一格式的村史博物馆或民俗博物馆。
冯骥才特别指出,要明令禁止古董贩子到古村镇“淘宝”,杜绝遗存的流失,把千百年的文化成果留在本地。同时,要向村镇百姓普及遗产知识,保护好古村镇的文化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