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每产三根木头,就有超过一根来自广西”,“十四五”林草保护规划纲要提出“做优做强林草产品”,大力支持广西家具产业发展。广西“工业振兴”策略将把绿色家具家居建筑材料产业集群当作重要产业来加速培植与发展壮大,广西家具行业发展将迎来新一轮的重大发展机会。广西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南大门,在对壮族文化继承与弘扬上起到了关键性作用[1]。如何通过发扬壮族文化带动家具产业发展成为攻坚克难的关键问题,笔者立足区域经济发展,进一步梳理出具有高辨识度适合家具设计的广西壮族特色文化符号,探究广西壮族独特文化符号在家具设计中的运用策略,总结出了一套既适应当代家具产品设计特征,又富有传统广西民族民俗文化内涵的产品设计理念与设计方式,让大众认识广西特色文化,青睐广西特色家具产品,实现广西特色家具“走出去”的目标,以此推动广西家具产业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工作是系统性工作,需要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配合,面对广西壮族地区发展的问题时,由于当地的自然条件的限制,突破自然因素带动发展难度系数较大,需要从更新的角度探讨新的方法,壮族特有的文化特征自然而然地成为振兴战略破题的重要抓手。
壮族文化是在该民族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一定的相对稳定性和传承性,对于族群而言,本族的民族文化是他们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特征之一[2]。我国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融合的程度较高,民族之间存在着认同感和归属感,这种认同感和归属感对于提升民族情感,加强民族团结有重要意义。因此,在乡村振兴进程中,提升民族地区的文化认同感与经济发展同样关键。
我国已经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丰富,文化韵味突出,受限于对少数民族文化挖掘不够,设计推广不足,少数民族文化鲜有作为主流文化,同时,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的人们对于本民族的文化自信程度还不够高,对本土民族文化的应用推广范围还不够广,因此,在乡村振兴中提倡发扬壮族文化,希望借助壮族文化的进一步活化帮助壮族地区加深对本民族文化的认识,一旦拥有足够的文化自信,民族地区的人们就会更加重视本民族文化,不断继承和进一步挖掘民族文化,同时也更有信心和热情将民族文化应用到家具创新设计上来[3]。
壮族独特的文化内涵本身就是核心竞争力,通过将本族文化进行转化运用于家具设计领域,必将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增长[4]。当前壮族的文化被开发利用的较少,经济潜力巨大。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民族文化必将被传播到更广阔的地区,能够以此作为持续性营收的可能性也大大提高,尤其是在文化市场领域,壮族文化以其异域风情备受投资者青睐,为民族地区的乡村振兴提供了另一种可能。
壮族分布的范围比较广泛,从山东半岛到东南沿海都有分布。当前,主要分布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广东省及贵州省的部分地方半岛捕鱼,以广西为最多。相对于其他的少数民族,壮族的文化发展是相对成熟的,他们不但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还有自己独特的宗教信仰。因此,研究壮族特色文化符号,需要全面考察当前的壮族特色文化元素、甄别可利用性元素,壮族文化按元素的表现形态可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及行为文化。
物质文化是指满足人类生产与生活的需求而创造出来的物质产品及其所体现的文化特性,是文化要素的有形物质表现[5]。壮族传统物质文化资源丰厚,种类繁多,通过各种各样独特的物质载体,承担和传播着丰富多元的物质文化精神符号,它包括建筑住宅、生产工具、弹拨乐器、服装服饰、手工艺品、名胜古迹等物化形态,每一种符号都具有不同的构成形态,同时也有极深的人文含义和美学价值。壮族文化的主要物质文化符号如表1所示。
精神文化符号是民族的精神支柱,它体现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风土人情、人们对宗教的信奉等,能反映一种民族的情感心态与审美标准,它虽然无法直接被人感官接触,但却有着相当持久的稳定性,如一种语言也能代表整个民族文化[6]。壮族漫长的文明史创造出了无比灿烂的民族精神文化宝藏,有着一脉相承的中华民族精髓和民族信念,壮族民族传统文化也有自己的代表人物、图腾崇拜、人文崇拜、传说故事,形成了具体地区和族群特征的刘三姐、民族图腾、骆越文化、百鸟衣等文化形式,形成了自身的文化魅力。壮族文化的主要精神文化符号如表2所示。
行为文化符号指的是人们在生活中所贡献的、能够促进社会发展的创造性活动与经验,它是精神文化的外在彰显。既是由人们在社会活动实践中的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或习惯性定势的生活习俗所形成的社会文化层,又包括活动准则和行动方法,具体表现在礼俗、民俗、风尚等形式中[7]。在壮族的发展历史中,形成了壮族特色的节日、音乐、舞蹈、工艺美术及语言文字,含有记载壮族故事的壮族戏曲,日常生活的壮族传统山歌,欢乐热闹的民族舞蹈,还有别具一格的壮族游戏等。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既产生了壮族人丰富多彩的壮族传统行为文化,也产生了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特点尤为明显。壮族文化的主要行为文化符号如表3所示。
广西壮族特色文化符号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常常被人们应用到家具设计当中。在当下,设计
其更加符合现代审美。家具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在家具创新中融合民族特色文化符号有利于提升家具的文化内涵,使文化在活态流变中得以传承。
壮族特色文化符号在家具创新设计中的运用,应首要考虑可视化与实用性并重。对于特色文化符号的运用,需通过可视化的方式表现其特质,否则难以适用于家具创新设计中。家具作为生活必需品,首要功能是实用性能[8]。以壮锦为例,壮锦的可视化程度高,任意一块壮锦实物都是壮锦文化的可视化表现,将壮锦文化融入家具创新设计中仅需解决实用性的问题,从壮锦的材质和颜色搭配上,可将壮锦作为家具普通用布的替代品,如沙发坐垫、床屏软包等家具部位上,既美观又实用,还彰显了特殊的文化内涵。
在实际中常遇到尚未可视化的文化符号,将文化符号融入家具创新设计中,应遵循先可视化再设计的原则。比如,壮族的干栏式房屋,虽作为壮族人民的基本建筑形态,但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可视化形象,对这一文化元素的可视化处理方式。一方面,通过以形写形,将干栏式房屋外形进行抽象处理后得到一个简要的符号,再根据该符号予以设计;另一方面,以神写形,将干栏式房屋抽象为“分层建筑”的建设风格,再根据这种建设风格予以设计[9]。无论是采取何种处理方式,最终是实现可视化与实用性并驱的设计目标。如在此基础上设计干栏式的储物柜,突破原本储物柜的方形结构,将底层的储物板打空,增加沥水功能,放置瓜果蔬菜,中层和上层可加放小型烘干设备,保障干燥和透气性,整体材质均可使用木材,意向还原干栏式房屋文化符号的精神内核。
特色文化符号的可视化与家具设计的实用性相辅相成。只重视可视化忽略实用性,则违背了家具创新设计的初衷,家居设计首要目的是满足生活需求;只重视实用性忽略可视化,则难以体现文化符号的重要价值。在现实生产过程中,可视化与实用性之间必然存在着难以磨合的问题,这就需要在不断实践中探寻新的设计形式,让大众在接受文化可视化中发挥家具的最大功能属性。
在家具创新设计中,仅依靠单一的文化符号很难有所突破,要使用多种文化符号的组合[10]。因此,在设计中既要对壮族本民族多种文化符号进行组合,也要对壮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多种文化符号进行有机整合。
根据家具创新设计的需求,对壮族特色文化符号进行组合。以橱柜设计为例,橱柜是存放锅碗瓢盆的物质载体,主要的指标是“分区、卫生、便利”。结合上述指标和可用的壮族特色文化符号,橱柜可选用不锈钢材质、采用分层旋转柜的方式,借助干栏式的分层设计思路,底层放锅,中层放碗碟,最上层放筷子勺子等餐具,用织绣作围帘以营造文化氛围。在装饰方面也可融入壮族文化特有的符号,如可在橱柜的视觉中心设计蛙元素,作为祈祐风调雨顺的美好寓意半岛捕鱼,与橱柜本身的含义相契合。
再将壮族文化符号与其他少数民族文化符号相组合时,既可以同类相用,也可以异类穿插。比如,在进行桌类家具设计时,既可以融入壮族的蛙神形象,又可以融入其他少数民族的崇拜图腾,达到当前流行的混搭效果。再如,进行坐具设计时,可以在外形上采用汉族常用的方形设计,在支撑部配锦云图,也可以搭配壮族壁画,将壮族的传统壁画融入坐具中,形成具有壮族文化特色的坐具。总之,壮族文化符号与其他文化符号不冲突即可,可以通过一定的手法追求更高的统一性与和谐性。
在将壮族特色文化符号与家具创新设计相融合时,不必拘泥于当前文化符号的形式,要从发展和创新的视角进行文化符号的变形和延伸,文化符号的变形和延伸既表现为形式上的变化,也表现为印象上的扩大。传统的壮族文化符号已逐步固定,即使是某些无形的文化意向也已被大家所刻板化,墨守成规式的壮族文化符号不利于发展创新,也很难同家具创新设计有更好的结合,必须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将壮族文化符号进行延伸和扩充。
山歌文化广泛存在于现在的壮族生活中,遇到重大节假日或特定日期,壮族人一定会通过山歌表达喜悦之情[11]。由于影片《刘三姐》的影响,绝大部分人对广西壮族山歌文化的第一印象是刘三姐的形象,虽然通过众多可视化的手法,将刘三姐的形象予以再现和转换,但无外是以一个年轻的女性形象出现,尚未具备更多的创新性。刘三姐这个人物形象是壮族的山歌文化的一个精神缩影,目前需要做的就是将刘三姐和壮族的山歌文化做切割,对壮族的山歌文化做延伸。比如,在进行家具设计时,为了赋予家具更好的生活寓意,与其将刘三姐的形象刻在家具上,不如从壮族的山歌中选取美好的歌词大意,通过壮族文字呈现的方式,将其刻在家具的主要位置上,不仅传播了壮族文化,还延伸了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涵。
在进行壮族特色文化符号的创新设计时,需要注重壮族人民自身的力量,善于利用壮族民众的智慧发掘新的设计视角。在进行家具创新设计中,若仅从设计师的角度出发,通过设计技巧将壮族特色文化符号应用到家具创新设计中,那只能作为某个企业的创新发展,无法有效推动整个乡村振兴事业的发展。因此,在设计端和制造端应广泛地征询壮族民众的意愿,体察其对创作符号融入到家具创新设计中的需求,让最朴素的思想展现最殷实的需求。在当今工业化时代和流水线作业的环境中,手工制作显得尤为可贵,从设计到制作应让壮族民众参与进来,在创新设计中有利于传承其手工技艺和提高民族文化认同感,并提升经济收入,从而推动乡村振兴的进程。
在壮族特色文化符号与家具创新设计进行融合时难免会遇到诸多问题,设计领域中常出现的同质化、复杂化和过分求异等问题同样存在。
在家具创新设计领域中首要避免同质化问题特色家具。每当爆款设计出现后,跟风抄袭的现象紧随其后,在将壮族特色文化符号进行家具创新设计中,可适当借鉴和吸纳其他少数民族特色文化符号,但一定不是单纯的模仿和同质。不同的文化符号有其不同的应用方式和应用场景,抛开壮族特色文化符号的特殊性去追求普遍化是舍本逐末的做法,一定要立足于壮族特色文化符号的特殊性,显示出与其他文化符号不同的差异化特征,并以此作为立足点和竞争点。
家具归根结底是为人们所使用的生活用具,对家具设计的基本要求应该是实用和便捷[12]。将壮族特色文化符号融入家具的创新设计中,并不能改变这一基本需求。家具服务于生活是家具创新设计的根本目的,因此,壮族特色文化符号融入家具设计时应避免为了设计而设计,避免复杂化。应将壮族特色文化符号巧妙地融入家具设计中,而不是为家具创新设计增加设计负担,要充分考虑使用者的便捷,考虑到家具作为生活工具的基础作用[13]。
避免复杂化除了避免形式上的复杂化,还应该避免内涵上的复杂化。在融合了壮族特色文化符号后,赋予了家具一定的文化内涵,但是不必过于解读,内涵也不必过于复杂,所增添的无非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勿将一些仪式性的内容做过分添加。
在家具创新设计的过程中,不需要过分求异。在没有特殊需要的情况下,对家具的外观和使用方式不做大规模的变动,可适度调整。中国有几千年的家具发展历史,近代化以后又融入了西方家具的相关特征,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这些特征已经逐渐稳定下来,被人们长期使用并熟知。虽然将壮族特殊文化符号融入家具创新设计中定会激发新的设计灵感,但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做出颠覆性的改变,要考虑到消费者使用家具时的使用习惯,最好能够在比较稳定的状态下进行调整和改变,如果一定要发生大规模的变化,则必须伴随着功能的极大提升,否则就是不必要的。家具的创新设计并不是要求一定要做出与之前所不同的产品,而是在之前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提升[14]。
伴随着乡村振兴工作的不断深入,挖掘壮族特色文化符号,用以带动壮族地区经济发展成为共识。广西壮族特色家具若要做出自己的品牌特征,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就需要从文化根源出发,以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设计依托。壮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壮族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壮文化如若在现代家具设计中迸发出巨大能量,则需要符合当代人审美需求,运用创新设计手法对壮族文化进行现代化演绎。将广西壮族特色文化符号运用到家具设计中,设计出具有鲜明广西壮族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家具产品,不仅将壮族文化予以活化和利用,让家具产品更具民族性、时代性、创意性,也为少数民族地区增加经济创收的机会,对乡村振兴事业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积极作用。